挑战7天光速完成一篇NHANES,Day 6-7! 进度汇报:完成文章写作+投稿 表格和图片就完成啦,后面就是写作 写作是最简单的哈哈 《框架写作法》嘎嘎一顿狂写 我又不是“芒果”,所以夜班把电脑带去了科室 疯狂输出写作 情绪一下子就到位,写的太入神了 有个大妈喊了我好几声我竟然都没听见 然后大妈说:你们医生辛苦、就是有水平, 我孙女当年就是没考上某某大学医学院,遗憾的很, 然后找了个学医的男朋友 我emmmmmm然后哈哈哈 按照我们之前挑战Meta和MR的经验来说 一般1天能写完初稿, 而且其实我在挑战之初就已经在写方法了, 所以把跑出来的图片和结果放进去, 然后模仿我的目标文献就好啦~ 光速中文成稿后再翻译+润色+投稿前准备 挑战成功!!
今天要分享的学员就是肿瘤方向做Meta分析成功发表文章的案例,顺便给大家推荐期刊系列👇 Clinical Medicine Insights系列是Sage旗下临床医学相关的系列期刊,这一系列目前涵盖了肿瘤学、心脏病学、内分泌及糖尿病、关节炎和肌肉骨骼疾病、儿科学等多个领域。 ⭕Clinical Medicine Insights: Cardiology 该刊是一本同行评审的开放获取期刊,除了相关的遗传、病理生理学和流行病学主题外,还关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该刊是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 (COPE) 的成员。 ✔文章类型 各种类型的文章,包括原创研究、方法论、案例报告、综述、观点、社论和评论。原始研究手稿可能包括体外研究以及动物或人类/临床研究的所有阶段。 ⭕Clinical Medicine Insights: Endocrinology and Diabetes 该刊是一本经过同行评审的国际开放获取期刊,除了遗传、病理生理学和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外,还关注糖尿病和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管理的所有方面的内容。 ✔文章类型 包括原创研究、方法、案例报告、综述、观点、社论和评论。原始研究手稿包括体外研究以及动物或人体/临床研究的所有阶段。 ⭕Clinical Medicine Insights:…
很多人觉得医学科研很难,发表一篇SCI不可想象,其实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坚持,你就能看到结果,把你所期待的东西打印出来,每日暗示!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比如学习Meta分析先坚持3周: 寻找选题👉1周 Meta分析选题是最重要的一步,一个好的题目直接决定论文的层次。需要明白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思路。 文献获取👉3天 文献检索和文献筛选是正式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需要拆解选题,根据PICOS原则,谨慎选择纳入文献! 方案注册👉1天 方案注册一般选择Prospero网站进行注册 ,提前注册方案可以避免抢发,投稿时很多期刊也要求附上注册号。 统计分析👉3天 一般包括数据提取、文献质量评价、效应量合并、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检验、亚组分析等环节。 文章写作👉一周 所有数据数据分析完成后,最后就是写作了,文章写作需要遵照prisma清单标准,逐项说明研究细节。 选刊投稿👉时间不定 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Meta分析? 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 Meta 分析? 先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学习 Meta 分析才有足够多的动力。否则不知道为什么开始,一遇到问题就会想要放弃!3 周估计也坚持不下来…… 🟦 1 医学科研入门首选…
文章题目:Interaction effects of sleep dura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nese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 individuals: evidence from the CHARLS DOI:10.3389/fpubh.2025.1547329…
文章题目:Associations of HALP score with serum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and mortality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out prostate cancer DOI:10.3389/fonc.2024.1419310 中文标题:HALP 评分与无前列腺癌的中老年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死亡率的相关性 发表杂志:Front Oncol 影响因子:2区,IF=3.5 发表时间:2024年9月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在 2024年9月发表在《Front…
文章题目:The burden of diseases attributable to high body mass index in Asia from 1990 – 2019: result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文章题目:Association between sensory impairment and sarcopenia in older Chinese adults: a 4-Year longitudinal study DOI:10.1186/s12877-024-05642-6 中文标题:中国老年人感觉障碍与肌肉减少症之间的关系:一项为期 4 年的纵向研究 发表杂志:BMC Geriatr 影响因子:2区,IF=3.4 发表时间:2025年2月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在 2025年2月发表在《BMC Geriatr》(2区,IF=3.4)的文章。本研究旨在探讨感觉障碍与肌肉减少症及其成分之间的关联。 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纵向研究(CHARLS),纳入 4,195 名 60 岁及以上参与者。感觉障碍的评估基于自我报告的视觉和听觉能力。肌肉减少症的诊断遵循 2019 年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的共识。使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报告比值比(OR)及其 95% 置信区间(CI)。 Table&Figure 结果解读:基线时单一感觉障碍与四年后的肌肉减少症无显著相关性,而基线时双重感觉障碍(DSI) 与肌肉减少症显著相关 (ORs:1.308,95%…
文章题目: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and Triglyceride Glucose-Body Mass Index with Iron Deficiency in Reproductive Age Women: Evidence from NHANES 2005-2018 DOI:10.2147/IJWH.S507765 中文标题:饮食炎症指数和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与育龄妇女缺铁之间的关联:来自 2005-2018 年 NHANES 的证据 发表杂志:Int J…
文章题目: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rends in burden of low back pain in China and worldwide from 1990 to 2021 DOI:10.1186/s41043-025-00768-8 中文标题:1990年至2021年中国与全球腰痛负担趋势分析比较 发表杂志:J Health Popul…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阶段正式结束,各位科研工作者终于可以暂缓高压状态了。然而医学研究的征程永无止境,这个学科正以惊人的速度迭代更新,每天都有崭新的课题等待探索。当前若干社会焦点议题正在重塑医学科研的格局,若您尚未予以重视,现在行动还为时不晚!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剖析这些前沿动态,发掘它们对未来医学研究创新的启示价值 01# 人口结构趋向高龄化 推动老年健康学科迎来发展良机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年健康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议题。我国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阿尔茨海默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这些疾病不仅显著降低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对家庭照料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形成巨大压力。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视角分析,老年医学研究领域蕴含着丰富的科研机遇。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若能通过创新性研究建立更灵敏的早期筛查指标,在疾病潜伏期就捕捉到生物学特征变化,将为临床干预赢得关键时间窗;又如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在提升疗效的同时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这类课题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历年国自然资助项目中,已有诸多围绕老年疾病发病机理和新型诊疗技术的探索,这些研究不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临床基础。 对于计划申报国自然项目的科研工作者而言,建议深度聚焦老年医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可以整合前沿研究进展,系统解析疾病演进的新机制,研发更精准的诊疗策略。例如应用CRISPR等基因编辑新技术,研究衰老相关细胞功能修复的可行性,这可能为老年性疾病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02# 远距问诊逐渐普及 医疗科技产业蕴含巨大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特殊社会环境的催化,在线诊疗服务快速普及,逐渐成为医疗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当前,求医者只需借助智能终端设备,就能与专业医师进行线上面对面交流,获得权威的医疗指导;同时,各类监测仪器采集的健康数据也能即时上传,使医生能够远程掌握病患的身体状况。 这一发展态势同样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申报开辟了新方向。首先,可以从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两个维度着手,探索提升远程诊疗质量和效率的路径。比如研发更精准的医学影像智能分析系统,帮助医师进行远程病情判断;建立更可靠的医疗信息交互平台,确保患者隐私和医疗数据的高效利用。其次,分析远程医疗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及服务可及性的改善作用,也能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纵观历年获批的国自然项目,已有部分研究在远程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评价方面取得突破。未来,学者们可继续拓宽研究视野,例如深化人工智能在远程健康监护中的应用,通过挖掘海量健康信息,为不同人群定制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或者研究如何运用增强现实技术,优化远程诊疗过程中的医患互动体验及医学教育培训效果等。 03# 人体微生态与疾病预防 跨界合作研究引关注 近些年,人体微生物群落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日益成为研究焦点。消化道菌群、口腔菌群等与宿主免疫调节、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存在复杂互动,在体重异常、肠道炎症、心脑血管疾病乃至神经精神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前沿领域融合了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等多学科知识,已发展成为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阵地。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情况来看,微生物组学相关课题申报数量持续增长。既往获批项目中有探讨肠道菌群影响肥胖发生发展的分子通路研究,也有针对口腔菌群调控以防治齿科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展望未来,该领域仍有许多科学问题值得深入探究。例如:解析特定菌群特征与癌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开发基于微生物组调控的肿瘤免疫治疗增敏方案;阐明菌群-肠-脑轴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调控网络,为焦虑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疗开辟新途径。 尽管2025年度国自然项目申报已告一段落,但医学研究的探索永无止境。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瞄准前沿科学问题,是增强研究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期待科研工作者能从这些新兴方向中获得启发,不断完善研究设计,为下一轮基金申报蓄力,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更具突破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