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探索者的日常,7天挑战完成一篇NHANES研究报告,第五天的进展来啦!

Table和Figure的数据已经准备就绪!在动手制作表格和图形之前,我深入研究了相关文献,跟着前人的脚步一步步学习。标准的NHANES文章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当然,我也会注意到一些文章中加入了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但核心思路是相同的,只是在暴露选择和分析方法上有所差异。
万事开头难,我们先从最基础的思路学起,然后再慢慢探索更高级的方法。下面是我今天完成的几个关键部分:
– **Figure 1**:研究人群——数据来源过程。这部分简要说明了筛选数据的流程,比如我从2013-2014年的数据中筛选出了符合条件的1900人。这本质上是对数据处理过程的一个可视化展示。
– **Table 1**:基线资料表——人群基本信息描述。这里我比较了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之间的基线资料差异,使用了t-检验或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
– **Table 2**:回归分析——X与Y之间有无关系。我构建了三个不同模型来评估暴露和结局之间的关系是否稳健,包括Crude Model、Model I和Model II。
– **Figure 2**:限制性回归样条——X与Y的剂量效应关系。这部分展示了X和Y之间的具体关系,是直线、L型、N型还是J型?通过RCS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并且会检验线性和非线性关系。
– **Table 3**: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这里我探讨了X与Y的关系在不同亚组中是否存在差异,比如性别、年龄、疾病状态等。
🌟 完成这些主要结果后,我发现分析过程其实很简单,最耗时的是选题和数据整理。但只要方向正确,耐心和坚持总会带来成果。今天的挑战成功完成,继续保持这股劲头,向着最终目标前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