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8.5分!恭喜温州医科大学发表AIP指数与血管疾病(CVD)风险之间的关联的文章~

一、文章内容解读

1.研究背景

研究主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控制水平与异常糖代谢个体中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意义: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而AIP作为一种新的血脂异常和脂质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与CVD的发病率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分析AIP控制水平与CVD风险的关系,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CVD个体,从而预防疾病进展。

2.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中国健康和退休纵向研究(CHARLS),这是一个全国代表性的45岁及以上人群的纵向调查。

参与者信息:研究包括了11,847名接受完整血细胞计数测试的参与者,排除了8,484名不符合标准的参与者,最终纳入了6,821名参与者。

指标计算:AIP是通过计算血浆中甘油三酯(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摩尔浓度比值的对数转换来得出的。

统计分析和方法:

使用k-means聚类分析将AIP控制水平分为五个类别。

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来研究AIP控制水平与异常糖代谢个体中CVD发生之间的关联。

对潜在的混杂变量进行了调整,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户籍、吸烟状态、饮酒状态、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等。

3.研究结果

参与者基线特征

总样本量与特征:研究共纳入2,659名参与者,平均年龄58.34岁,男性占比47.09%。这些参与者的累积AIP为1.22±0.90,平均随访3年后,有567名参与者发展为CVD,其中398名参与者有心脏病和/或中风的报告。

AIP控制水平分类:通过k-means聚类分析,AIP控制水平被分为五个类别。第一类(Class 1)有最好的AIP控制,第五类(Class 5)有最差的AIP控制。

AIP与CVD风险的关联:不同AIP控制水平的CVD风险: 与AIP控制最好的第一类相比,第二类(Class 2)的CVD风险比(OR)为1.31,第三类(Class 3)为1.38,第四类(Class 4)为1.46,第五类(Class 5)为1.56。这表明随着AIP控制水平的下降,CVD的风险逐渐增加。

心血管疾病的次要结果:在次要结果分析中,与第一类相比,第二类至第五类的参与者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对于心脏病,虽然P值没有达到显著性,但所有类别(除了第四类)的风险随着AIP控制水平的下降而逐渐增加。

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累积AIP与CVD风险的线性关系: 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显示,累积AIP指数与CVD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累积AIP的增加,CVD风险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在AIP值高于1.12时。

亚组分析:不同亚组的CVD风险: 亚组分析显示,居住在农村地区、年龄在53至61岁之间以及吸烟者的CVD风险更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吸烟、饮酒和BMI与CVD风险相关。

交互作用分析:性别与户籍的交互作用: 在中风事件中,性别和户籍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可能意味着不同性别和户籍背景的个体对AIP控制水平的响应不同。

研究结果表明,AIP控制水平与异常糖代谢个体中CVD风险密切相关。随着AIP控制水平的下降,CVD的风险逐渐增加。这一发现强调了在临床实践中对AIP进行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那些有异常糖代谢和高AIP水平的个体中。通过适当的运动和生活方式改善等干预措施来控制AIP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CVD的风险。

4.结论

研究发现:在中年和老年异常糖代谢的中国个体中,持续高水平的AIP与CVD发病率更高有关。监测长期AIP变化有助于早期识别异常糖代谢个体中CVD的高风险。

临床意义:AIP作为一个简单指标,对于预防异常糖代谢相关的CV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关注与高AIP相关的异常糖代谢病例中的CVD预防,并采取适当的运动和改善生活方式等干预措施来控制AIP水平。

二、统计学知识点梳理

k-means聚类分析:一种基于规则的方法,用于确定数据项之间的距离,将数据分为预定数量的簇,以最小化簇内的方差。

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用于评估多个预测变量与二元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用于评估AIP控制水平与CVD发生之间的关系。

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用于探索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本研究中,用于测试累积AIP与CVD之间的相关性。

混杂变量调整:在统计模型中控制潜在的混杂变量,以减少偏差和估计的不确定性。

交互作用检验:用于评估两个或多个变量对结果变量的联合影响是否超出了它们各自效应的总和。

三、如何快速开展这类研究

第一步:明确研究主题

确定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例如探索AIP控制水平与CVD风险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设计研究方案

制定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类型(纵向研究)、样本大小、数据收集方法和时间表。

第三步:参与者选择

确定目标人群,选择合适的参与者,例如异常糖代谢的中年和老年人群。

第四步:计算和定义变量

确定主要的暴露变量(AIP)和结果变量(CVD),并计算AIP值。

第五步:数据分析方法

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k-means聚类分析、多变量逻辑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

第六步:结果解读

解释统计分析的结果,确定AIP控制水平与CVD风险之间的关系。

第七步:撰写研究报告

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结果和结论,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