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边的医学生都一股脑地卷❗
其实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告诉你现实。
读研时,导师会让你体会到,很多资源在向部分人倾斜;师兄师姐会告诉你,没博士,没博后,大三甲不要你;进了医院又有职称等着你熬……
再具体一点,现在医学年轻人是什么样的现实处境呢?我经常吐槽,就像在手术室吃手术餐一样。
前浪做完关键步骤就进食堂,去的早竞争的人少,大鱼大肉不费力就能夹到。
中浪做完手术也陆续到食堂,没有肉了就吃蔬菜。
而年轻的这波人抬完病人送完标本,再去食堂,只剩下米饭了。
为了吃饱饭,年轻的这波人即使是白米饭也要抢着吃,因为她们想着,努努力,或许还能吃到菜和肉呢。
努力了很久似乎也没吃到肉,光看别人吃肉,自己心里很不甘。
僧多肉少,这就是大部分人焦虑的根源。
其实,你只要想开一点,把“我怎么就吃不到肉呢?”换成“能吃饱白米饭就很幸福啦”,日子不是照样过吗?
而且,不仅仅是医学生,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苦衷。不要去放大自己的焦虑,多做事,多落地,你总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对医学生而言,做什么是你可以现在就行动起来,慢慢积累,对未来受益匪浅的?
那一定是科研!科研!科研!
最后提醒在医院搬砖的姐妹,千万不要丢了科研,我同事就是很好的例子,没有晋升每天临床都是干的极致重复的工作~
临床医生搞科研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那么难的!!
你可以选择临床回顾性研究!!
回顾性研究所研究的对象正是临床上每天都接触到的患者。只需要掌握如何收集和保管这些病例,就可以获得合适的研究对象,并开始回顾性研究工作。可利用医院的HIS系统去搜集病例。
👉但是如果你没有条件收集数据,或者时间太忙不想苦苦收集数据,现在有很多公开的数据库可以挖掘,自己没有数据同样可以发SCI。
宝藏公共数据库:
🚩SEER数据库挖掘,适合癌症研究
🚩NHANES数据库挖掘,适合全科
🚩MIMIC数据库挖掘,适合重症研究
🚩GBD数据库挖掘,适合全科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其实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告诉你现实。
读研时,导师会让你体会到,很多资源在向部分人倾斜;师兄师姐会告诉你,没博士、没博后,去不了大三甲;进了医院又有职称等着你熬……
再具体一点,现在医学年轻人是什么样的现实处境呢?我经常吐槽,就像在手术室吃手术餐一样。
前浪做完关键步骤就进食堂,去的早竞争的人少,大鱼大肉不费力就能买到。
中浪做完手术也陆续到食堂,没有肉了就吃蔬菜。
而年轻的这波人抬完病人送完标本,再去食堂,只剩下白米饭了。
为了吃饱饭,年轻的这波人即使是白米饭也要抢着吃,因为她们想着,努力力,或许还能吃到菜和肉呢。
努力了很久似乎也没吃到肉,光看别人吃肉,自己心里很不甘。
僧多肉少,这就是大部分人焦虑的根源。
其实,你只要想开一点,把“我怎么就吃不到肉呢?”换成“能吃饱白米饭就很幸福啦”,日子不是照样过吗?
而且,不仅仅是医学生,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苦衷。不妨放大自己的焦虑,多做事,多落地,你总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对医学生而言,做什么是你可以现在就行动起来,慢慢积累,对未来受益匪浅的?
那一定是科研!科研!科研!
以我同事为例,她是很早一批就录用到医院的医生,这么多年,她只顾临床,把科研落下了。在评职称的时候屡屡受挫,在她后面到医院的一位年轻医生,早早发了SCI,评职称的时候她先评上了。
在医院只干临床似乎慢慢就成了工具人,而且大部分都是重复的临床工作,更牛的手术你也没有资格接触,实际上在临床上也不会有太大的突破。
所以咱在前期其实可以稍微向科研倾斜,等你有了更高的职级,有了更多的手术机会,临床技能提升是很快的!
后续临床技能有了自己的绝技后,又可以重新向科研倾斜,真正去做更有意义的研究,成为专家。
先科研→临床→再科研,是大部分普通学生能复制的路。当然,最后大家能走到哪,看个人后期的发力。
临床医生如何高效科研?
大家平时都比较忙,而且很多医院经费有限,不太可能做基础实验,所以推荐临床医生做性价比更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临床回顾性研究就是从现有的病例或疾病开始,追溯发病原因或患者病情。
回顾性研究所研究的对象正是临床上每天都接触的患者。只需要掌握如何收集和保管这些病例,就可以获得合适的研究对象,并开始回顾性研究工作。可利用医院的HIS系统去搜集病例。
但是如果你没有条件收集数据,或者时间太忙不想苦恼收数据,现在有很多公共的数据库可供挖掘,自己没有数据同样可以发SCI。
🎯 宝藏公共数据库:
- SEER数据库挖掘,适合癌症研究
- NHANES数据库挖掘,适合全科
- MIMIC数据库挖掘,适合重症研究
- GBD数据库挖掘,适合全科
当然刚开始科研水平低的时候,自学挖掘数据库,有一定难度,而且没有科研团队,自己每天上班那么累,不太容易坚持下。
如果想要快速学会挖掘数据库并拿到成果,不自费力气的话,不妨去点米,找个专业的人带着自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