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Q1,FAERS数据库最新文章解读!

文章题目:Mining and analysis of dizziness adverse event signals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patients based on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database

DOI:10.3389/fphar.2025.1488469

中文标题: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术后镇痛患者头晕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发表杂志:Front Pharmacol

影响因子:1区,IF=4.4

发表时间:2025年2月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在 2025年2月发表在《Front Pharmacol》(1区,IF=4.4)的文章。本研究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探讨术后麻醉患者使用的药物与术后头晕之间的关联,以及其他导致头晕的危险因素。

研究方法:利用FAERS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的头晕病例,分析术后麻醉期间用药与术后头晕风险的关系,并按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进一步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方法进行信号检测,识别出与术后头晕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的药物。 

Table&Figure

结果解读:共获得 166,292 例头晕病例报告,其中 128 例与术后镇痛有关。头晕报告数量逐年增加,18-85 岁年龄段的病例集中度较高,女性患者占多数。分析发现,阿米替林、氯硝西泮和氯胺酮与头晕风险增加显著相关,ROR 分别为 34.91、17.39 和 7.37。亚组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头晕相对风险存在差异。氯胺酮可能与成年男性亚组中更高的头晕风险有关。

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术后镇痛患者使用的特定药物与术后头晕风险增加有关。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并探索其他潜在风险因素。 

大家在科研路上,可以借鉴这种研究方法,为自己的课题添砖加瓦。万层高楼平底起,一起加油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