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原来Meta分析得这么抄,我才知道!

别人已经做过的Meta分析,还能再做吗?

大家在学习Meta分析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问:别人发过的Meta分析,做过的选题,我是不是不能做了?

其实,我们是可以“抄”别人的选题,做更新类的Meta分析的!

就比如下图的这几篇Meta分析,选题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二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治疗与直肠癌的风险关联。从这几篇文献的发表时间来看,Meta分析是可以做更新的,做过的选题还能再做。同一个问题,不一样的Meta!


什么样的Meta分析适合做更新?

以下几条为参考标准:

① 时间距离

适合做更新的Meta分析通常自上次发表以来已有3年左右的时间,这样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让相关的新研究出现,从而增加数据的广度和深度。

② 文献数量

已发表的Meta分析中纳入的文献数量不宜过多,最好低于10篇。如果文献数量过多,更新后的分析结果可能与原结果一致,缺乏创新性。

③ 结果的稳定性

如果原来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比较稳定,更新后的分析结果与原结果相似的可能性就较高,这通常意味着需要进行更具创新性的更新。

④ 分析的复杂性

如果原来的Meta分析做得比较单一,例如只有一个结局指标且没有进行亚组分析,那么更新时可以通过增加结局指标的数量或进行亚组分析等方式来增加创新性。


具体如何更新?

以下干预试验Meta分析为例,展开说明。干预试验Meta分析的五要素是 PICOS

  • P(Population):研究对象,包括患者或特定人群的特征。
  • I/E(Intervention/Exposure):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涉及研究中对研究对象采用的治疗或观察指标。
  • C(Comparison):对照措施,包括是否有对比以及对比的指标是什么。
  • O(Outcome):研究结局,如生存情况、复发率、缓解率等。
  • S(Study Design):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如何创新性更新Meta分析?(PICOS五要素的应用)

1️⃣ 调整研究对象的范围(P的创新)

两种策略:扩大和缩小

  • 文献较多时 → 可缩小研究对象范围(如:只纳入亚洲人)
  • 文献较少时 → 可扩大范围(如:将适应症为B癌症的A药扩展到B/C/D癌症)

2️⃣ 增加干预措施或对照组(I/C的创新)

策略同样是:扩大或缩小

  • 缩小更合理(如:从类抗凝药物缩小为华法林)
  • 例:原Meta设定试验组为类抗凝药物,对照组为安慰剂。更新时可指定药物为某一具体品种。

3️⃣ 调整研究结局(O的创新)

  • 已发表Meta分析结局指标少 → 增加新的结局指标
  • 已有多个结局 → 可选择争议较大的结局来提高创新性

示例参考:

  • 2016年:Metformin与结局A
  • 2017年:Metformin与结局B(更具争议)

4️⃣ 研究类型的纳入范围(S的创新)

同样采取扩大或缩小策略:

  • 原只纳入RCT,文献量少 → 可扩大纳入真实世界研究或非随机研究
  • 纳入文献类型多 → 可设置更严格标准,仅纳入质量最高的研究类型

为什么研一时导师总让我们去学习Meta分析?

很多人是为了“好发”去学的,但Meta分析真正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 能系统整理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 训练批判性思维、文献筛选与数据处理能力
  • 有助于发现单个研究未揭示的趋势或问题
  • 激发新的研究思路和假设,具有高度科研价值

Meta分析做得多了,你自己也会逐步形成一个更庞大、紧密联系的知识体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