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Q1|青岛大学NHANES发文 |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慢性肾病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相关

1.第一段文章基本信息

文章题目: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 (SIRI) is associated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population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vidence from NHANES (2001-2018)

中文标题: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 与慢性肾病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相关:来自 NHANES 的证据 (2001-2018)

发表杂志:Frontiers in Immunology

影响因子:1区,IF=5.7

发表时间:2024年3月

2.第二段研究思路

本研究思路

本文旨在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库,纳入3262名CKD患者,按CKD分期分为五组。通过加权Cox回归模型分析SIRI与死亡率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OC曲线分析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SIRI升高是CKD患者全因死亡率(HR=3.02)和心血管死亡率(HR=2.50)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在CKD早期阶段(Ⅰ至Ⅲ期)意义更为显著。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表明SIRI与心血管死亡率呈非线性关系,SIRI>1.2时为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3.第三段-Introdction

背景

慢性肾脏病(CKD)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或尿白蛋白升高为特征,是全球十大不良预后因素之一。流行病学显示,全球约15% – 20%的人口患有CKD,其导致的心血管疾病(CVD)是CK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CKD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异常、矿物质和骨骼紊乱、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等问题,这些因素通常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会加重内皮损伤,导致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CKD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代谢产物积累、肾小管和肾小球细胞损伤、免疫系统激活及内分泌失调等。近年来,炎症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加,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等炎症指标与心血管死亡率相关。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指标,已有研究发现其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死亡率密切相关,但在CKD患者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SIRI与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4.第四段-Methods

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01年至2018年的数据,共包含91,351名参与者。首先,排除了年龄小于18岁的个体(n=37,595)和缺乏随访数据的个体(n=88)。随后,由于缺乏完整的血细胞计数信息而无法计算SIRI的5,152名个体被排除。此外,因缺乏完整的协变量信息而排除了30,128名个体。最终,排除了15,126名非CKD状态的参与者,最终纳入了3,262名参与者。

暴露SIRI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是通过自动血液分析仪测量的。SIRI的计算公式为:SIRI= (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

结局: 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通过与国家死亡指数(NDI)进行交叉核对来验证参与者的生存状态。全因死亡率包括任何原因的死亡。心血管死亡率定义为国家死亡指数中记录的I00–I09、I11、I13、I20–I51或I60–I69。这一定义涵盖了心血管疾病(CVD)和脑血管疾病。为简洁起见,我们可能将心血管死亡率简称为CVD死亡率。在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2019年公共使用的链接死亡率文件代码表(补充文件1)中,CVD死亡率的ucode_leading表示为001和005。

协变量

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与贫困线比例(PIR)、吸烟、饮酒、透析情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肌酐浓度、尿白蛋白和尿肌酐水平。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R项目(版本4.1.1)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加权变量以适应NHANES数据库的复杂抽样方法。对连续变量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后,因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及25%、75%百分位数描述数据,并用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以数值和比例展示,用卡方检验分析。生存分析采用加权Cox回归模型,通过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评估SIRI对生存的影响,并进行比例风险假设检验以确保模型合理性。研究建立了三个Cox回归模型,逐步调整协变量以评估SIRI与生存的关系。此外,进行亚组分析和交互分析,探讨SIRI与死亡风险在不同亚组中的关系,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SIRI组的生存状态。通过ROC曲线评估SIRI预测死亡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研究SIRI与风险比(HR)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所有统计检验中,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5.第五段-Results

结果

研究人群的一般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3262名参与者,其中男性1535人(加权比例42%),年龄在60岁及以上者2216人(加权比例59%)。根据慢性肾脏病(CKD)分期,参与者被分为五组。不同组别在年龄、种族分布、家庭收入、饮酒习惯、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和血清肌酐水平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在性别分布、吸烟习惯和教育水平方面差异不显著。CKD晚期患者多为老年人、经济状况较差者、合并高血压患者、接受透析者以及血清肌酐、ACR和SIRI水平较高者。SIRI评分较低的参与者通常具有较高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红蛋白水平。

SIRI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通过多变量加权Cox回归分析,研究评估了SIRI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潜在混杂因素进行了调整。结果显示,SIRI水平升高与心血管死亡率(HR=2.50,95%CI: 1.62-3.84,p<0.001)和全因死亡率(HR=3.02,95%CI: 2.03-4.51,p<0.001)的增加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表明SIRI水平较高的个体在20年随访期间的生存率显著低于SIRI水平较低的个体(log-rank P<0.0001)。

亚组分析和交互分析

亚组分析显示,SIRI水平升高在多个亚组中与全因死亡率的增加独立相关,包括年龄超过40岁、未接受透析以及CKD分期为Ⅰ至Ⅳ期的个体。这一关联在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中也较为显著,但在不同白蛋白尿水平的个体中差异不大。对于心血管死亡率,SIRI水平升高仅在年龄超过60岁的男性患者、合并高血压但未接受透析的患者以及CKD分期为Ⅰ至Ⅲ期或白蛋白尿水平较轻的患者中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交互分析未发现SIRI与这些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SIRI独立于这些因素对死亡率产生影响。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了SIRI预测死亡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SIRI预测全因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24(95%CI: 0.604-0.644),预测心血管死亡率的AUC为0.593(95%CI: 0.564-0.622)。这表明SIRI在预测死亡率方面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整体预测性能仍有一定局限性。

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

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用于探讨SIRI与风险比(HR)之间的具体关系。结果显示,SIRI与心血管死亡率的HR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非线性p值=0.0389),表明SIRI水平超过1.2时,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增加。而SIRI与全因死亡率的HR之间呈线性关系(非线性p值=0.4462),即SIRI水平升高时,全因死亡率的HR也随之升高,且在SIRI超过1.39时,HR超过1.0。

6.第六段结论与启发

结论与启发

结论

总之,本研究表明,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SIRI水平升高是心血管死亡(SIRI>1.20)和全因死亡(SIRI>1.39)的独立风险因素,尤其是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阶段(Ⅰ至Ⅲ期)意义更为显著。

【光速科研启发】

选题:研究聚焦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的关系,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

统计学:采用加权Cox回归模型,评估SIRI与死亡率的关系,并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揭示SIRI与心血管死亡率的非线性关系。同时,进行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检验,以评估不同因素对SIRI与死亡率关系的潜在影响。

数据库:利用NHANES数据库,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数据的丰富性。通过严格筛选,排除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提高样本质量,为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启发:研究提示在评估CKD患者心血管风险时,应考虑SIRI这一指标。通过亚组分析,发现SIRI在CKD早期阶段(Ⅰ至Ⅲ期)与死亡率的关联更为显著,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此外,SIRI的计算基于常规血液指标,易于获取,可作为临床和公共卫生干预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