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Q1 | meta | 安徽医科大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中 PD-L1 表达的荟萃分析

第一段文章基本信息

文章题目: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PD-L1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ncer: A meta-analysis

中文标题: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中 PD-L1 表达的荟萃分析

发表杂志:Eur J Clin Invest 

影响因子:1区,IF=4.4

发表时间:2023年2月

第二段本文创新点和科研启发

本文创新点和科研启发

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中PD-L1表达存在关联该研究通过荟萃分析发现,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相关。这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影响PD-L1的表达,进而影响胃癌的免疫微环境。

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胃癌免疫治疗的预测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预示着胃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良好反应。这意味着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筛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胃癌患者。

为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该研究揭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免疫治疗之间的潜在联系,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优化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段-Introduction

背景

根据2020年的数据,胃癌(G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每年新诊断病例超过100万例,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放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晚期患者效果有限。随着癌症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如PD-1/PD-L1抑制剂)在胃癌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PD-L1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其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总生存率降低相关,且是免疫治疗反应的强预测标志物。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感染可引发慢性胃炎,导致DNA损伤并启动癌症发生过程。尽管大多数HP感染者无症状,但HP感染对胃癌患者的生存影响尚不明确。近期研究表明,HP感染可能上调胃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从而影响免疫治疗反应。因此,本研究通过荟萃分析评估HP感染与胃癌患者PD-L1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探索HP感染对胃癌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影响。

第四段-Methods

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遵循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PRISMA)声明以及Cochrane手册的指南,以设计、实施和报告研究。研究报告符合广泛的EQUATOR指南。 

数据库检索

我们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数据库建立之初至2022年1月30日。检索使用的组合关键词包括:(1)“幽门螺杆菌”或“H. pylori”或“HP”;(2)“胃”或“胃部”;(3)“癌症”或“肿瘤”或“癌”或“新生物”或“腺癌”;以及(4)“PD-1”或“PD-L1”或“程序性死亡”。检索限于人类研究,且不限制发表语言。此外,我们还手动筛查了相关原始研究和综述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以寻找可能的相关研究。

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

我们根据荟萃分析的目标,采用推荐的PICOS标准制定了纳入标准: P(患者):确诊为胃癌(GC)的成年患者。 I(干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患者。 C(对照):无HP感染的患者。HP感染的验证方法与原始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一致。 O(结果):比较有无HP感染的患者中PD-L1表达阳性的人数。定义肿瘤PD-L1表达的方法和标准与纳入研究中应用的一致。 S(研究设计):观察性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排除了综述、临床前研究、包含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

排除综述、 preclinical研究、包含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未评估HP感染或未报告目标结局的研究。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估

由两名作者独立完成文献检索、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分歧由第三位作者讨论解决。研究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估,评分范围为1-9星,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高。 

统计分析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通过Cochrane Q检验和 I 2 I 2 统计量评估异质性, I 2 > 50 % I 2 >50% 表示显著异质性。通过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健性,漏斗图和Egger回归检验评估发表偏倚。

第五段-Results

结果

文献检索和研究纳入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总结来说,初步数据库检索共获得1289条记录,其中253条重复记录被移除。随后,通过标题和摘要筛选后,进一步移除了999项研究,主要是因为这些研究与荟萃分析的目标不相关。最终,37项研究接受了全文审查,其中27项因图1中列出的原因被排除。因此,共有10项研究可供纳入荟萃分析(表1)。 

总体而言,10项研究共纳入了1870名胃癌(GC)患者。由于其中一项研究包括了黏液性胃癌(MGC)和非黏液性胃癌(NMGC)两个患者队列,因此这两个队列被独立纳入荟萃分析。这些研究均为横断面研究,发表于2015年至2022年,分别在中国、韩国、日本、约旦、意大利和德国进行。所有研究均纳入了胃癌患者,其中大多数接受了手术切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方法包括:4项研究采用病理评估或组织免疫染色,4项研究采用组织聚合酶链反应,1项研究采用血清检测,另一项研究采用活检、血清检测或呼气抗体检测的联合策略。HP感染的总体患病率为31.0%(580/1870)。所有纳入研究均采用免疫组化(IHC)评估肿瘤PD-L1表达,其中4项研究将PD-L1阳性定义为阳性细胞百分比≥5%,1项研究定义为≥1%,另外5项研究定义为联合阳性评分≥1。总体而言,39.0%(730/1870)的胃癌患者PD-L1表达呈阳性。纳入研究的NOS评分均为6至7星,表明研究质量中等至良好(表2)。

荟萃分析结果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汇总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患者肿瘤PD-L1表达显著相关(OR:1.90,95% CI:1.33-2.72,p < 0.001;I2 = 53%;图2)。通过逐一排除数据集进行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OR:1.74-2.08,所有p < 0.05;表3)。亚组分析显示,样本量、PD-L1评估方法和质量评分对HP感染与胃癌中PD-L1表达之间的关联无显著影响(所有亚组分析的p > 0.05;表4)。然而,在HP感染患病率较高(≥35%)的研究中,观察到更强的关联(OR:2.58),与患病率较低(<35%)的研究相比(OR:1.45,亚组差异的p = 0.04;表4)。

发表偏倚

图3展示了胃癌患者中HP感染与肿瘤PD-L1表达之间关联的荟萃分析的漏斗图。视觉检查显示漏斗图对称,表明发表偏倚的风险较低。Egger回归测试也表明发表偏倚的风险较低(p = 0.46)。

第六段结论

结论

总之,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GC)患者的肿瘤PD-L1表达相关。这些发现提示,HP感染状态可能对PD-1/PD-L1阻断治疗在这些患者中的生存疗效产生有利影响。本项荟萃分析为未来临床研究评估HP感染状态对胃癌患者PD-1/PD-L1阻断治疗反应的影响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