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Q2| meta | 明德卢大学| 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荟萃分析的总括性评价

第一段文章基本信息

文章题目:The Efficacy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中文标题: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荟萃分析的总括性评价

发表杂志:CNS Spectr 

影响因子:2区,IF=3.4

发表时间:2024年7月

第二段本文创新点和科研启发

本文创新点和科研启发

综合评估经颅磁刺激(TMS)在强迫症治疗中的整体疗效伞状综述整合了多项荟萃分析的结果,提供了关于TMS治疗强迫症疗效的全面总结。这种综合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评估TMS在不同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和不同患者群体中的有效性,避免了单一研究结果的局限性。

明确TMS治疗强迫症的最佳方案通过分析多个荟萃分析的数据,研究可能揭示了TMS治疗强迫症的最佳参数,例如刺激频率、刺激部位(如前扣带回皮质或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以及治疗周期。这些信息对于临床医生在实际应用中优化TMS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指导伞状综述不仅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还可能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例如,它可能揭示了TMS治疗强迫症在某些特定亚型或患者群体中的潜在优势,或者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如长期疗效、不同刺激参数的比较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第三段-Introduction

背景

强迫症(OCD)是一种影响约2% – 3%人口的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有共病且对治疗反应有限,导致显著功能障碍。研究表明,5 – HT能药物(如选择性5 – HT再摄取抑制剂和氯米帕明)与心理治疗的联合应用比单一治疗更有效,但疗效随时间减弱。对于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神经调控技术如深部脑刺激(DB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显示出潜力。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皮层 – 纹状体 – 苍白球 – 皮层(CSTC)回路异常,而DBS和rTMS等神经调控技术多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rTMS通过刺激如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辅助运动区(SMA)等脑区,已逐渐成为管理强迫症的热门选择,且未报告重大不良反应。2018年,FDA批准BrainsWay深部TMS作为强迫症的辅助治疗。尽管如此,既往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和药物治疗干扰等局限性。因此,本研究通过伞状综述(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的系统综述),专门审查rTMS在强迫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四段-Methods

方法

本研究对PubMed数据库从创建之初至2023年9月15日期间所有关于强迫症(OCD)中经颅磁刺激(TMS)的荟萃分析进行了系统综述。研究遵循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报告的首选报告条目(PRISMA)指南进行。

两位作者(SKK和AA)独立在PubMed数据库中使用以下检索词进行全面搜索:《((强迫症)或(OCD))和(((TMS)或(经颅磁刺激))或(重复经颅磁刺激))或(rTMS))》,并应用了“荟萃分析”的筛选过滤器。共检索到22篇文章,手动搜索后又纳入了1篇文章。仅纳入英文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元数据被提取并导入Rayyan软件。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且彼此不知对方的筛选结果。所有关于TMS干预在强迫症患者中的使用(无论其临床结果如何,例如安全性、有效性、比较有效性)的荟萃分析均被纳入。此外,一些讨论精神障碍管理中的非侵入性脑刺激的荟萃分析,只要专门分析了TMS在强迫症中的作用,也被纳入。独立筛选后,两位研究者讨论了筛选的文章以达成共识。图1以流程图形式展示了PRISMA指南。

第五段-Results

结果

在对23篇文章进行筛选后,本系统综述共纳入了12项荟萃分析。被排除的文章主要关注除强迫症(OCD)以外的精神疾病。在筛选的23篇文章中,20篇为荟萃分析,其中12篇进行了系统综述。在筛选的23篇文章中,22篇为英文,1篇为荷兰文。表1提供了本研究纳入的荟萃分析的总结。 

这些荟萃分析纳入的研究数量在10到27之间。大多数荟萃分析(12篇中的8篇)在过去2年(2021 – 2022年)内发表。在这些研究中,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是最常被靶向的感兴趣区域,其次是辅助运动区(SMA)和眶额叶皮质(OFC)。荟萃分析一致得出结论,对DLPFC和SMA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有效减轻强迫症的症状。通过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靶向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和前扣带回皮质(ACC)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这些荟萃分析报告的效应量范围为Hedge’s g = 0.42到0.79,校正异质性后范围为0.29到0.49。表2提供了荟萃分析的常见靶点和结果的总结。 纳入的荟萃分析的参与者数量范围为282到791。大多数荟萃分析(12篇中的9篇)报告了研究结果的高异质性。报告的效应量为中等到大(见表3)。 大多数荟萃分析报告了对纳入的已发表研究的偏倚风险估计。然而,只有12篇中的6篇详细描述了偏倚风险估计(见表4)。

第六段结论

结论

本系统综述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强迫症(OCD)治疗中的有效性提供了现有证据的正反两方面的见解。这些研究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在考虑使用rTMS治疗强迫症时的决策过程,也能协助研究人员规划未来的研究。针对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和辅助运动区(SMA)的rTMS治疗能够显著减轻强迫症症状,例如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和焦虑。然而,试验结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导致关于rTMS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性结论不一。这种异质性可归因于研究设计、患者特征、rTMS参数、结局指标以及研究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难以对rTMS的有效性得出明确结论。为了确定理想的rTMS参数以及识别强迫症患者对rTMS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尤其是采用标准化技术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尽管现有研究表明rTMS可以可靠地缓解强迫症症状,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最佳治疗程序以及影响强迫症患者治疗反应的相关变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