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Q2 | meta | 郑州大学| 基于正念的干预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总括性评价

第一段文章基本信息

文章题目:Effects of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 umbrella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中文标题:基于正念的干预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总括性评价

发表杂志:J Psychosom Res 

影响因子:2区,IF=3.5

发表时间:2024年2月

第二段本文创新点和科研启发

本文创新点和科研启发

全面整合现有证据这项研究通过伞状综述(umbrella review)的方式,系统地整合了现有的系统综述和元分析,涵盖了正念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广泛影响。这种研究设计能够提供比单一研究或普通综述更全面、更权威的结论,帮助明确正念干预在心血管健康领域的潜在价值

揭示正念干预的多方面效果研究可能发现正念干预对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如血压、血脂水平、血糖控制、炎症标志物等)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这表明正念干预不仅是一种心理干预手段,还可能通过调节生理机制对心血管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多方面的效果揭示了正念干预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通过综合分析大量高质量的研究,这项研究能够为临床医生和健康专业人士提供关于正念干预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建议。它可能强调了正念干预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干预措施的设计提供了参考。这些亮点能够突出这项研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领域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第三段-Introduction

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要原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导致医疗费用大幅增加,给全球医疗保健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CVRFs),如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压力)。正念干预(MBIs)已被证明是控制某些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有效措施,例如降低血压、改善心理健康结果等。然而,目前关于正念干预对心血管风险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涉及不同人群和干预措施的复杂性。因此,本文通过伞状综述(umbrella review)的方式,系统整合了现有的系统综述和元分析,以全面概述正念干预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现有证据,并评估其证据质量,为临床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段-Methods

方法

研究方案

本伞状综述的研究方案已在 PROSPERO 注册(CRD42022356812)。本伞状综述按照系统综述和元分析报告指南(PRISMA)进行。

纳入标准

两名作者(R. N. L. 和 Y. P. Z.)独立筛选标题或摘要以获取潜在合格的综述。对潜在合格综述的全文进行筛选,同两位审稿人独立审核每篇综述以获取符合标准的综述。在这些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分歧由第三位审稿人(X. F. Z.)解决。 合格的综述必须报告效应量及其 95% 置信区间(CI)。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的综述。详细信息见表 1。此外,纳入的综述必须用英语撰写。未进行元分析的系统综述、摘要和会议论文被排除在外。观察性研究的综述也被排除。当报告了两个或多个针对同一研究问题的元分析时,我们选择了包含研究数量最多且最新的一个。

文献检索

检索以下电子数据库,从数据库建立之初至 2022 年 7 月 20 日: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图书馆、Scopus、Medline、PsycINFO 和 CINAHL。使用关键词“正念”“心血管疾病”“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其同义词检索相关综述。

方法学质量评估

使用 AMSTAR 2(系统综述的批判性评估工具,适用于包含随机或非随机研究的系统综述)评估纳入综述的方法学质量。AMSTAR 2 检查表将质量分为“极低质量”“低质量”“中等质量”和“高质量”。 

数据提取

数据提取由两名作者(R. N. L. 和 Y. P. Z.)独立完成,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分歧由第三位审稿人(X. F. Z.)解决。对于每篇合格的综述,我们提取了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干预类型、人群、对照、研究数量以及与心血管风险因素相关的结局。还提取了每项研究中的病例和对照、元分析指标、汇总估计值及其 95% CI、效应模型类型、异质性和发表偏倚。

证据质量评估

我们使用 GRADE(推荐分级、评估、制定和评价)工具评估综述中每个纳入结局的证据质量,并将证据分为“高”“中等”“低”和“极低”。

数据分析

对于每篇综述,我们仅报告对应的效应量及其 95% CI,而不重新分析数据。使用 I² 指标评估研究间的异质性。使用 Egger 和 Begg 回归检验(p < 0.10)评估发表偏倚。

第五段-Results

结果

搜索结果

数据库检索共生成 3416 条记录。去除重复记录后,剩余 1792 条。在审阅标题和摘要后,筛选出 479 篇综述以阅读全文,最终有 27 篇综述符合纳入标准,这些综述共包含 481 项独立研究。排除记录的原因及研究的 PRISMA 流程见图 1。 

研究特征

纳入的综述发表于 2014 年至 2022 年之间。所有纳入综述的中位样本量为 995(范围:190–14923)。大多数综述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新西兰、荷兰、韩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开展。这些综述涉及的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高血压、临界高血压、糖尿病、饮食失调、肥胖、久坐行为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冠心病患者)。涉及多种正念干预措施的情况最为常见(74%)。干预措施的类型包括正念减压(MBSR)、正念认知疗法(MBCT)、正念冥想(MM)和正念饮食觉察训练(MB-EAT)。正念干预的持续时间从 1 天到 1 年不等,典型干预周期为 8 周。每次干预的时长从 10 分钟到 27.5 小时不等。在 64 个效应量中,大多数为干预后效应,仅有 6 个为随访后效应,随访时间从 2 周到 12 个月不等。效应量指标包括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吸烟、饮食失调、心率变异性、炎症生物标志物、久坐时间、人体测量指标、皮质醇、心率以及心理健康结果(包括抑郁、焦虑和压力)。正念干预所考察的结果见图 2。

方法学质量

AMSTAR 2 评级将研究分为四个等级:极低、低、中等和高。在所有纳入的综述中,22% 被评为极低质量,48% 为低质量,19% 为中等质量,11% 为高质量。未在综述前制定明确方案(第 2 项)、未报告独立研究来源(第 10 项)以及对发表偏倚调查不足(第 15 项)是导致各综述方法学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结果

对于中等质量且具有统计学显著结果的元分析,正念干预改善了四个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结果,包括血压、吸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暴饮暴食行为。正念干预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了约 5.53 mmHg 和 2.13 mmHg。正念干预显著减少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吸烟行为,汇总 Cohen’s d 为 0.42(95% CI 0.20, 0.64)。在血糖控制方面,正念干预显著降低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汇总平均差异(MD)为 0.01(95% CI -0.43, 0.07)。正念干预显著减少了暴饮暴食行为,汇总标准化平均差异(SMD)为 -6.49(95% CI -10.80, 2.18)。正念干预与心血管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见表 2。 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因此本伞状综述评估了正念干预对心理健康结果的影响。本伞状综述发现,正念干预显著降低了抑郁,汇总 SMD 为 -0.72(95% CI -1.23, 0.21),压力也显著降低,汇总 SMD 为 -0.67(95% CI -1.00, 0.34),但正念干预对焦虑的影响不显著,汇总 SMD 为 -0.42(95% CI -1.17, 0.33)。正念干预与心理健康结果之间的关联见表 2。

异质性

在所有纳入的效应量中,大多数异质性较低,I² < 25%,占 45%;17% 的效应量异质性中等,I² 在 25% 到 75% 之间;22% 的效应量异质性高,I² > 75%;16% 的效应量未报告异质性。 

发表偏倚

由于原始研究数量不足,在纳入的综述中,59% 的结果未报告发表偏倚。Egger 和 Begg 回归检验显示,38% 的结果无发表偏倚,3% 的结果存在发表偏倚,包括戒烟(p = 0.01)和暴饮暴食(p < 0.005)。 

GRADE 

分级 GRADE 评分将结果的证据质量分为极低、低、中等和高四个等级。在所有纳入的结果中,31% 被评为极低质量,42% 为低质量,17% 为中等质量,10% 为高质量。

第六段结论

结论

本伞状综述为正念干预(MBIs)在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CVRFs)方面的作用提供了证据。然而,由于偏倚风险、异质性以及研究数量较少,本伞状综述的结果尚无定论。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