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F=6.7!唐山市医院用NHANES拿捏一区Top,这5个人体测量指标功不可没
01 NHANES人体测量指标
- 身体形态指数——ABSI
ABSI是一种综合考虑了腰围(WC)、身高和体重的指标,旨在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体型及其健康风险。
与传统的BMI相比,ABSI更注重腰围和体型的关系,因此被认为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与腹部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计算方法:

- 体重调整后的腰围指数——WWI
WWI是一种新型的肥胖指数,其结合了腰围的强度,同时减少了与体重指数(BMI)的关联,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脂肪和肌肉量。计算方法:
WWI=Height/sqrt(weight)指标均可一键提取,详情可见:身体形态指数(ABSI)、体重调整后的腰围指数(WWI)
02 论文解读
2025年7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学者用NHANES数据库,在期刊《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医学一区Top,IF=6.7)发表了一篇题为:“Anthropometric Measures and Mortality Risk in Individuals With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旨在比较体重指数(BMI)与腰围(WC)及其相关指数,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MASLD)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并探讨“肥胖悖论”(即BMI定义的肥胖患者生存率反而更高)是否源于BMI的局限性。

研究背景
作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MASLD)的主要人体测量指标,腰围(WC)可能比体重指数(BMI)更准确地反映内脏脂肪分布。
本研究旨在比较BMI、WC以及腰臀比(WHR)、身体形态指数(BSI)、体重调整后的腰围指数(WWI)等与WC相关的指标在MASLD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数据来源
研究整合四个大型人群队列:
- NHANES 2017–2020(美国):3,089例MASLD患者,用于横断面分析;
- NHANES III(美国,1988–1994):2,150例MASLD患者,随访至2019年,为主要探索队列;
- 开滦队列(中国):22,359例MASLD患者,随访至2021年,用于亚洲人群验证;
- UKB(英国):7,518例MASLD患者,随访至2017年,用于欧洲人群验证。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横断面分析+纵向队列验证”的双重设计:
横断面分析(NHANES 2017–2020队列):比较BMI与WC对肝脏脂肪变性(CAP)和纤维化(LSM)的相关性;
纵向队列分析(NHANES III、开滦队列、UKB):通过多变量Cox回归和RCS模型,评估BMI、WC及其相关指数与MASLD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关联,并通过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验证稳健性。
主要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WC及其相关指标(WHR、BSI、WWI)与CAP和LSM的相关性显著强于BMI。
在死亡风险预测中,WC相关指标显示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尤其是在男性MASLD患者中。具体而言,最高四分位数的WC相关指标(如WWI)的死亡风险是最低四分位数的4.72倍。
然而,BMI未表现出显著死亡风险梯度。

图1 NHANES III队列中,BMI和WC与MASL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

图2 NHANES III队列中,WC相关指标与MASL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
此外,研究揭示了“肥胖悖论”的可能原因:BMI<30 kg/m²但高WC指数的人群实际内脏脂肪高,死亡风险最高。
这意味着“瘦型MASLD预后更差”实为BMI的误分类,BMI可能低估了这部分人群的风险。

图3 NHANES III队列中,BMI结合WC相关指标与MASL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
上述结果在性别和种族亚组中保持一致,外部验证也进一步支持了WC相关指标的优越性。
研究结论
研究指出,WC及其相关指标在预测MASLD患者死亡风险上优于BMI。BMI定义的“肥胖悖论”可能是由于BMI无法准确反映内脏脂肪分布,而WC相关指标能更全面地评估中心性肥胖的风险。因此,临床实践中应更广泛地测量WC及其相关指标,以改进MASLD患者的风险分层和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