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区Top/IF 5.8!吉大学者拿捏小众选题,直接惊艳审稿人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工业和消费品中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如肝损伤、癌症风险)。牙线作为日常口腔护理工具,部分产品可能含有PFAS,但其对PFAS暴露的具体贡献尚不明确。
2025年1月11日,吉林大学学者用NHANES数据库,在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医学一区Top,IF=6.8)发表了一篇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Levels of 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and Dental Floss Use: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Dental Floss Use-A Cross-Sectional Study”的研究论文,旨在通过大规模人群数据,比较牙线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的血清PFAS浓度差异。

研究团队使用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2009-2020年的数据,经过纳排,最终纳入了年龄≥30岁的6,750名数据完整且符合条件的参与者。

图1 参与者的筛选流程
研究采用调查加权线性模型和逻辑回归分析探究成年人牙线使用情况与血清中六种PFAS化合物(PFOA, PFNA, PFHxS, PFOS, PFDA, MeFOSAA)浓度及总体PFAS负荷之间的关联,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排除休闲活动影响)验证结果的稳健性。、
主要研究结果
对六种PFAS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与非使用者相比,牙线使用者的血清全氟辛酸(PFOA)浓度显著更高,而其他PFAS化合物的血清浓度以及六种PFAS总体负担均较低。

表1 美国成年人血清PFAS水平与牙线使用状况的关联
调整了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教育程度、娱乐活动频率和 PIR(贫困收入比)
这些结果表明,牙线使用与 PFAS 暴露之间存在更微妙的关系,其中某些化合物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图2 牙线使用者与非使用者血清PFAS浓度分布
此外,敏感性分析证实了PFOA升高的结果,且总体负担得分仍显示下降趋势(但不显著)。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牙线使用与血清PFAS浓度的关系因化合物而异(即“双刃剑”效应:可能降低多数PFAS但升高PFOA)。牙线作为重要的口腔卫生工具,其潜在的PFAS暴露风险(尤其是PFOA)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区分不同品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