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7天完成药靶孟德尔随机化SCI第2~3天!

#image_title

今天是挑战第2~3天
既然已经着手进行,便决定继续坚持。
药靶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方向:
方向1:确认药物作用靶点(即探索旧药物的新用途)。
参考文献: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1.0005,影响因子为25.8,位于Q1区。
方向2:筛选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
参考文献:DOI: 10.1093/brain/awad070,影响因子为14.5,同样位于Q1区。
由于我对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尚浅,我选择了跳过方向1。对于有药理学背景或对药物有深入理解的研究者,可以尝试方向1。近期有一篇发表在二区的简单文章,极易模仿:《PCSK9抑制剂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因果关系:一项药物靶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感兴趣的研究者可以自行查找并学习。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我的电脑配置不足,导致运行蛋白质工具变量的速度过慢,严重影响了研究进度。如果到了明天早上任务仍未完成,我可能需要更换设备或延长研究时间。不过,今天我阅读了许多关于药物靶点的研究文章,发现这类文章的难度并不高……只要能够得出数据和图像,就可以开始撰写论文了!
“药物靶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通过使用mRNA、蛋白质或其他下游生物标志物作为暴露因素,与吸烟、饮酒、BMI等其他暴露表型相比,由于它们在因果链中距离结果更近,因此其分析结果更为稳健。”这句话颇具启发性,揭示了药靶孟德尔随机化的核心及其研究方法。在传统的双样本分析基础上,结合SMR和共定位分析,基本上就能完成研究。当然,还有更多的探索空间,但首先我们需要掌握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基本方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