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题目: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adherenc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cognitive aging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dwelli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 45 years: a population-based longitudinal study DOI:10.1186/s12916-025-03949-8 中文标题:中国社区居住中老年人群≥45岁抗高血压药物依从性、社会经济地位及认知老化:一项基于人群的纵向研究…
文章题目:Higher relative fat mass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prevalence of gallstones in US adults DOI:10.1186/s12876-025-03715-3 中文标题:在美国成年人中,相对脂肪质量越高,胆结石患病率就越高 发表杂志:BMC Gastroenterol 影响因子:2区,IF=2.5 发表时间:2025年3月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在 2025年3月发表在《BMC Gastroenterol(2区,IF=2.5)的文章。本研究旨在调查成年人相对脂肪质量(RFM)与胆结石之间的关联。 研究方法:利用 2017-2023 年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 (NHANES) 获得的信息,基于加权多变量回归分析、平滑曲线拟合和阈值效应分析,检验 RFM 与胆结石之间的相关性。使用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检验,我们调查了这种关联在不同人群中是否保持一致。我们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分析和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 评估了 RFM 和体重指数 (BMI) 在检测胆结石方面的有效性。 Table&Figure…
各位同窗,你们好!三月提交论文的伙伴们暂时松了口气,但距离真正的自由还早。四月交稿的同学们仍在焦灼中奋战,特别是那些反复修改、耗时漫长的苦战。虽然心里明白论文不可能完美到无懈可击,可在送审前的紧要关头——不改吧,心里七上八下;改个不停吧,又觉得烦躁、疲乏甚至心生抵触…… 图片来源网络 是时候暂停了 通过放松重启身心 为未来的拼搏充满电量 当你开始对论文产生生理性排斥反应——比如看到文档就恶心、修改时头晕目眩、神经紧绷到快要崩溃、甚至产生抓狂的冲动、心跳加速等——这恰恰说明你离成功不远了。这些症状表明你已经反复审阅、修改了无数遍,论文正在朝着尽善尽美的方向迈进。 之所以会感到如此煎熬,原因有二:其一,这正体现了你严谨的学术态度。你持续不断地发现论文中的缺陷,并竭尽全力完善每一个细节。其二,毕业论文本身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确定选题到完成初稿,从预答辩到反复修改,这一路走来充满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特别是在最后冲刺阶段,漫长的写作周期早已让我们的身心达到极限。出现疲惫感再正常不过,毕竟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而非不知疲倦的学术机器。 1.倘若截止日期尚远,不妨给自己放个小假(美美睡上24小时、追半日喜欢的剧集、享用一顿精致晚餐、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商场里悠闲逛逛……)暂时切换到让自己放松的频道,充充电恢复精力,等重新投入论文修改时,反而能事半功倍。 2.要是时间所剩不多,可以适当调节片刻(播放最爱的音乐清单、做组拉伸运动、小憩30分钟、玩两局休闲游戏等)让紧绷的神经稍作舒缓,待状态调整到位后,便能更专注地继续完善论文。 任何论文都难以达到绝对完美 唯有通过一次次修正才能趋于完善 许多同学在提交终稿后重新审阅时,仍会轻易发现论文中的不足之处。要知道,一篇学位论文体量庞大、内容繁杂,想要做到尽善尽美几乎是不可能的。从漏洞百出的初稿开始,经历一修、二修……有些同学甚至反复修改了六七遍,这个过程必然会让论文质量逐步提升。 1.毕业本就是一场历练 每个过来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保持平和沉稳的心态至关重要。过度焦虑只会拖慢进度,所以关键是要保持专注,一鼓作气坚持到底。 2.好论文都是反复打磨出来的,没有改不好的论文。当初完成小论文投稿时,收到修改意见的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惶恐不安——担心改不到位,达不到编辑要求怎么办?错失这次修改机会怎么办?现在修改大论文时又陷入了同样的困境:越修改越忐忑,发现的问题越多就越怀疑自己,总觉得文章质量太差。但事实证明,经过多次修改,原本普通的小论文最终也能获得编辑认可。大论文也是如此,只要持续完善,终会渐入佳境。所以不必畏惧修改过程,更不要否定当下的写作成果,因为每一次修改都在推动论文向前发展。 3. 能达到毕业要求就很不错了,不必苛求十全十美 从完成到优化已经耗费不少心力了,若想从优化到极致必然要投入更多。我们现在咬牙坚持修改本身就很了不起,所以别妄自菲薄,能持续推进这件事就证明你很优秀。 4. 必须坚持到底,永远不要提前认输(延毕) 输入”不认输”时自动跳出了不(延毕),所以一定要奋战到最后期限。哪怕现在还在和初稿较劲,只要截止日前交稿就有希望,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言放弃。
文章题目:Real-world pharmacovigilance investigation of imipenem/cilastatin: signal detection using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 database DOI:10.3389/fphar.2025.1524159 中文标题: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真实世界药物警戒调查:使用 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FAERS) 数据库进行信号检测 发表杂志:Front Pharmacol 影响因子:1区,IF=4.4 发表时间:2025年2月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在 2025年2月发表在《Front Pharmacol》(1区,IF=4.4)的文章。本研究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通过数据挖掘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真实世界药物警戒调查。 研究方法:通过对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FAERS) 数据库进行全面搜索,选择与 IMI/CIL 相关的作为主要嫌疑 (PS) 的 AE 报告进行分析,时间跨度从 2004 年第一季度到 2023 年第四季度。利用不成比例分析技术,通过报告比值比 (ROR)、比例报告比 (PRR)、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 (BCPNN) 和经验贝叶斯几何平均值 (EBGM) 识别 AE 的潜在信号。使用医学法规活动词典 (MedDRA) 对获得的结果进行系统分类。 …
文章题目:Predicting depression and unravelling its heterogeneous influence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people populations: a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DOI:10.1186/s40359-025-02691-3 中文标题:预测抑郁症并揭示其对中老年人群的异质性影响:一种机器学习方法 发表杂志:BMC Psychol 影响因子:1区,IF=2.7 发表时间:2025年4月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在2025年4月发表在《BMC Psychol》(1区,IF=2.7)的文章。本研究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探讨中国中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文章题目: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odified cardiometabolic index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liver fibros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DOI:10.1186/s12876-025-03876-1 中文标题:改良心脏代谢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一项横断面研究 发表杂志:BMC Gastroenterol 影响因子:2区,IF=2.5 发表时间:2025年4月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在2025年4月发表在《BMC Gastroenterol》(2区,IF=2.5)的文章。本研究旨在探讨新修饰的CMI (MCMI)…
文章题目:Global disparities in the burden of pancreatic cancer (1990-2021): insights from the 2021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DOI:10.1186/s12885-025-14110-2 中文标题:胰腺癌负担的全球差异(1990-2021 年):来自 2021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见解 发表杂志:BMC Cancer 影响因子:2区,IF=3.4 发表时间:2025年4月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在2025年4月发表在《BMC…
课程内容今年以数据库挖掘为主,nhanes、gbd、charls等以及正在更新的热点课程为主,今年将更新完所有公开数据库~现在的情况是Gbd写一篇中一篇(不撞题情况),NHANES基本5分左右问题不大,Meta分析投稿选刊需要多费心思(最近中的不少)接收+1! 2025.4.20师妹师弟部分课题组反馈 光速科研-第二十期开始倒计时~又一批师妹师弟将拥有光速攥写任意类型SCI论文的能力,在咱们这里,发几篇SCI成了常态~每月至少推出一门新课~直到把所有的科研类型全覆盖,再开发软件~
挑战7天光速完成一篇GBD数据挖掘,Day 6-7! 完成挑战! 进度汇报:全文框架写作法写作+投稿准备(翻译+润色+选刊) 本次的主要内容是完成写作和进行投稿 写作真的是最简单的部分 在选题确定后实际上我就在写材料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和MR一样可能不一样的也就是GWAS的来源 利用GBD数据库进行挖掘的方法学同样类似 “框架写作法”进行写作,2天时间戳戳有余 1天时间完成初稿、添加文献、模板化内容写作 1天时间进行润色、投稿 文章都是靠时间堆积出来的,科研都是靠时间堆积起来的 在上班期间可以挤出一些小时间完善这部分的工作完全OK 写是写完了,给再仔细琢磨琢磨,给大boss看看 如果没有大问题近期就按照目标期刊的要求去投稿啦 简单总结一下本次GBD的挑战: 从GBD数据库下载某个疾病的相关数据 通过代码跑出相关图片、表格进行不同层面的可视化展示 第1天:设定目标 第2-3天:深入明确选题可行性 第4-5天:跑代码+出图片 第6-7天:写作+等待投稿 总之,思路是简单而且清晰的…
文章题目: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cident diabetes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adults in China: a national cohort study DOI:10.1186/s12933-025-02653-4 中文标题:中国中老年人群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发病率:全国队列研究 发表杂志:Cardiova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