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孟德尔,能给你的选题带来什么灵感?!

今日分享的这篇孟德尔随机化,是由中国学者发表在J Endocrinol Invest 上的关于糖网与三大常见的Psychiatric disorders 的因果关系的探讨。 我们由浅入深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 首先不难看出,这是一篇简单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暴露为糖网,数据来自FinnGen R9; 结局为MDD、anxiety ,以及BD (可细分为BD I以及BD II)。结果表明糖网可增BD,尤其是BD I的风险。接着进行敏感性分析,探讨结果是否稳固。至此呢,文章已经接近尾声,没有在进行深入剖析。 那如果是你来做这个题,该怎么设计呢?或者说,假如你是审稿人,这样的题,存在什么样的缺陷呢? 菜菜子在这里简单分析一下。首先作为暴露,糖网这样的表型缺乏一定的纯粹性,因此呢从选题开始就注定存在争议了。到底是糖网中的糖引起的风险,还是糖网中的网引起的风险呢?对于这样一个题,这是我们需要去重点关注的一个点,因为审稿人可能会在这里跟你过不去。那作为研究者,我们在选择数据的时候,是否要去关注GWAS是否做了糖的矫正?做没做矫正对数据会带来什么bias,基于这样的前提去选择数据,才能体现我们对问题看的是否透彻,文章才能具备一定的严谨性。其次,为了区分是糖还是网所带来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去设计这样一个研究?或者在研究之初,是否可以看透此缺陷并且备好对策来反驳审稿人的意见呢? 课题设计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此。当然了,发表为王,文章都会存在一定缺陷的。只不过是,在设计之初,应当尽量减少给自己埋雷,这样投稿的过程将会顺利很多,这也是我在答疑过程中反复给初学的学员灌输的思想,不要急于求快,不然文章烂在手里是分分钟的事情。 觉得有用的欢迎点赞收藏转发。更多高质量学习欢迎报名加入。 欢迎联系我。

这篇孟德尔随机化真是做到我心坎上啦!!!

今日分享的是今年7月份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篇孟德尔随机化,一作是老外本科生 (太卷啦太卷啦) 回到文章,文章标题在图一已经展示,这里不多做介绍,就简单讲一下做到我心坎上的几个点 1、文章撰写。无论是在框架上的布置安排,还是整体行文流畅度,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这一点我是比较有感触的,前前后后也审了很多稿子,现在的要求只会是越来越高,在文章呈现上一点马虎不得。 2、多重数据验证的处理方式,跟我的一篇文章极为相似。 3、在最后的中介分析上,作者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让人一目了然。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展示的,都是极具设计感的。孟德尔随机化发展到目前这个状况,之所以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文章毫无设计,以至于很多杂志在看到这类文章都直接劝退,我相信有很多投稿以后直接desk rejection的例子。 欢迎联系我。

第2~3天!7天完成肠道菌群孟德尔随机化

这两天顺利完成了初步选题(3个)和肠道菌群数据下载(图1),初步分析期间电脑崩了一次,遂在线指导师弟分析,20分钟教会 肠道菌群孟德尔随机化非常简单,看完这篇笔记,你就掌握啦(IF+5) 第一步、下载肠道菌群数据作为暴露(MiBioGen) 第二步、根据自己研究方向,下载结局数据或使用IEU结局数据(IEU数据加载太慢,我让师弟做的课题使用下载的数据,我继续使用在线数据库)第三步、数据处理(过滤、协调、合并)第四步、孟德尔随机化统计分析及结果可视化(森林图、散点图等)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菌群数据量比较大,常规跑循环时间太久,一报错前面的努力白费!因此建议大家通过分割肠道菌群数据,然后和结局做MR,得出结果。 总体来说,肠道菌群难度很小,师弟二十分钟掌握后告诉我,还是我的光速攥写SCI论文有意思。事实也是如此,任何方法都有过时的一天,只要会快速写论文,方法学起来很快的。 ❤️注释:这样的挑战难度系数太低啦,后面让我的师弟师妹们来完成这样的挑战,选定课题,我来指导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SCI论文,你们想看吗? 不管如何,这个挑战我会做完,三个选题,让师弟做一个,我自己做两个,哪个数据好看就写哪个~ 晚安~~ 欢迎联系我。

「光速科研」孟德尔随机化训练营与线上师门双重启幕:带你光速光速创作任意类型SCI论文,轻松成就学术之路!师门护航保底5篇SCI!

线上师门试运营(首期、第1期)好评如潮,平均成稿率200%(平均2篇) 经过两个月孟德尔随机化特训营和线上师门的试运营后,我们取得了100%的好评率,同样我们从首期的师弟师门们中筛选出了在训练营学习过程中(1个月)完成了2~3篇SCI创作的松鼠师弟和翻身师妹成为我们的助教,因此我们有了更加强大的服务能力,现全面推出我们的孟德尔随机化特训营和光速科研线上师门。系统化学完我们的课程,至少创作10+SCI论文。 现在我们师门师弟师妹的问题由 “找不到课题,不会写SCI,没有选题”转变为了“学会了太多发高分SCI的方法,没有时间实践,只能两周写一篇。” 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但却是事实。 科研王师兄团队研发的光速科研系统方法论为追求快速发表SCI论文的师弟师妹们打开了新的大门。王师兄不仅仅是理论的创立者,更是实践的先行者。他凭借这套系统方法,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了八篇SCI论文的创作,展示了光速科研系统方法论的实战价值和强大效率。这种成果是该方法论系统性和操作性的直接证明。在将这套系统的方法论整理成体系后,2023年9月11日,王师兄正式开启了第一堂的教学。松鼠师弟幸运地成为了第一个“学员”,在我们的师门中,我们都以师兄妹/弟相称,大家都是同龄人,聚在一起发表更多SCI论文。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所有首批学员均已完成2~3篇SCI论文的创作。师弟师妹们仍在继续保持学习,以及和我们沟通,这就是线上师门的好处,我有好的想法也会分享给它们(师弟师妹们免费学)我们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摒弃了以往的存粹方法式教学和碎片式教学,而是采取了更为开放、互动、和实践的教学方式。我们相信,系统性的方法论和实际操作的结合,是学员掌握SCI创作能力的关键。我们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后作业即完成一篇SCI论文的创作,在实践中真正掌握和运用光速科研系统方法论。光速科研系统方法论不仅仅是快速攥写SCI论文的技巧,它是一种全新的科研思维和方法的体现。它让学员在轻松掌握SCI论文写作技巧的同时,也能快速掌握其他研究方法,实现了学术研究的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我们的已经报名的师弟师妹们都深刻体验到了这种方法的益处,也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验证。 「光速科研」孟德尔随机化训练营与线上师门 (试运营满意率100%,第二期全面开放)18大独家亮点,欢迎师弟师妹们加入!一同见证光速科研系统方法论的力量!   为什么要学习光速科研孟德尔随机化特训营和加入线上师门?       自从我在小红书(东晋悠然的菊花)更新光速科研创作方法之后,不断的有师妹师弟们来咨询如何攥写SCI论文。         而且很多都已经是研三/博三的学生了,到这个时间点再来咨询学习写SCI,很可能是没达到毕业要求,或者升学/留学需要SCI论文,但是没有。。。 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写SCI难吗?不难,掌握正确的方法,即使没办法像我一样,五天写一篇,一个月写一篇是绝对没问题的。什么是正确的方法?我摸索了很久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学会了能以「光速」攥写任意类型的SCI论文(基础研究除外,实验花费时间太长)。今年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火出了圈,很多机构和个体建立了培训班,指导如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但是这些培训都太表面化,没有深入到科研的本质上,学了毫无益处。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十年前火的是什么?是meta,包括今天仍有很多学生通过meta研究发出高分文章。五年前火的是什么?是生信,现在生信补做实验,也可以发。孟德尔随机化也火了接近一年,它能火多久?文章容易接受的窗口期是多久。任何研究方法都会有过时的一天,而且掌握研究方法不代表你能写出发表级的文章。因此真正重要的是掌握快速攥写SCI的能力,再学会几种研究方法,找到最适合你的研究方法,猛发文章就可以啦。因此,王师兄决定做一门真正有益于大家整个科研生涯的课程:「光速科研医学SCI创作训练营–孟德尔随机化特训班」希望大家通过这个课程能达到两个目的:1、掌握快速攥写SCI的能力2、学会至少1~3种研究方法(孟德尔随机化全部类型、meta分析、NHANSE数据库挖掘…..)后面在和师弟师妹们的聊天中得知快毕业了都没有文章,不是因为他们偷懒或者不想干,而是没人教他们,或者教他们 的都是过时的方法,比如去临床上收集数据,去做数据分析,这些一是周期长,二是投稿难度大。我们考虑到这一点,想到即使在30天内,师妹师弟们创作出了2~3篇SCI论文,60天内完成了我们系统方法论的学习,后续的论文修订、答复审稿人,以及后续新的研究方法出来或者新的热点出来,我们的师妹师弟又没人带了,所以成立我们的线上师门。报名我们创作训练营的师妹师弟自动加入我们的光速科研线上师门,我们作为师兄师姐,一直为你们提供帮助。自此,我们的光速科研医学SCI创作训练营✖️孟德尔随机化特训班✖️线上师门就成立啦!对于前期加入我们的师妹师弟们,我们后续的课程也是免费更新给你们!(加课非常非常多,师门氛围也很好~)当然还有一些话:越早掌握光速创作SCI论文的能力,比如在本科阶段或者研一/研二阶段就掌握这个能力,快速的发出你的文章。在你的硕士/博士生涯,不管是毕业、升学或者升职称,都可以更加从容,并且拥有更多的选择。 服务时长说明:成功报名后,可加入学习,从第一堂课到完成第一篇SCI大约需要30天,完成整套系统化课程学习需要60天左右。凡是报名全程SCI创作辅导班的师妹师弟,后续王师兄推出其他课程也可免费学习,且成为同门师兄妹/师兄弟关系,遇到科研方面到问题可咨询,不会有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