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ssociation between estimated glucose disposal rat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or prediabet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期刊: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IF=8.5,中科院1区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而胰岛素抵抗(IR)是CVD、代谢综合征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MAFLD)的关键因素。估计葡萄糖处置率(eGDR)是基于腰围(WC)、高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的IR替代指标,已被证明与1型糖尿病(T1D)人群的IR相关。然而,关于eGDR与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血管疾病及其亚型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 ⭕️研究方法(详见图2):研究纳入了1999-2016年NHANES调查中的10,690名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使用三种机器学习方法(SVM-RFE、XGBoost和Boruta算法)筛选关键变量,并建立逻辑回归模型评估eGDR与CVD之间的关联。通过ROC曲线、C统计量、NRI、IDI、校准曲线和DCA曲线评估模型性能,并进行亚组分析。 ⭕️研究结果:高eGDR四分位数的参与者CVD患病率降低。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和RCS曲线显示eGDR与CVD、CAD、CHF和中风的可能性呈独立负线性相关。完全调整模型的性能优于基础模型,eGDR在未调整模型中的AUC值显著高于其他IR替代指标,在完全调整模型中略高。亚组分析表明结果稳健。 ⭕️文章总结:本研究通过大规模横断面研究,利用NHANES数据,探讨了eGDR与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血管疾病及其亚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较低的eGDR与CVD及其亚型的高风险显著相关,且eGDR在评估这种关联时比其他IR替代指标表现更好。研究结果强调了eGDR作为IR替代指标在预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潜在价值,为未来纵向研究提供了方向。
哈喽,各位医学er们~继续给大家推荐值得读的临床研究文献。 今天推荐一篇大佬的文章,24年4月发表在BMJ(IF=93.6)上,是一篇回顾性队列研究,主要研究成人心肺复苏持续时间与院内心脏骤停后结局的关系。👇👇 标题:Dur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outcomes for adults with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这项涵盖美国多中心、超过10年的前瞻性研究,纳入了近35万名成年患者,其庞大的样本量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广泛性和可信度。 通过量化CPR持续时间与患者生存及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将理论模型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心脏骤停的临床管理提供了实证支持,并有助于优化复苏策略和资源配置。 研究引入时间依赖性概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了精确的信息,尤其在决定是否继续复苏的关键时刻。 尽管存在回顾性研究的局限,研究团队通过标准化数据收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减少了偏差,确保了结果的可靠性。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心肺复苏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揭示了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 该项研究中未充分探讨的领域,如复苏质量、特定患者亚群的预后差异、复苏后护理等,这些可以成为你未来研究的潜在课题。 感兴趣的同学值得下载来精读!! —— 最后,如果你没时间没精力做…
作为即将毕业的中医专业的学生,真的很后悔没有早点发现这些课程!!听完这几个老师的课真的感觉对课程的理解深入了不少,强推大家去看啊啊🔥🔥 ✅中医学基础——潘毅 课程内容很全,大概一百多集,老师讲的很精辟,浅显易懂,比较实用。 ✅中医诊断学一一朱文峰 老师讲的很详细,会培养中医基本诊断思维和方法。讲的很深入很生动,会串联前后知识点。 ✅中药学一一张廷模 老师很博学多智,可以很好的拓展理清对中药的认识,对中药的方方面面讲的都很详细,讲的也很清晰,课堂氛围也很生动。 ✅针灸一一倪海厦 倪老师讲的针灸学,生动有趣,会结合病证来讲穴位,很容易理解。 ✅方剂一一邓中甲 课程全程高能,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很深入,对病机分析的也很到位。讲解的内容丰富又实用,很适合打基础去听 ✅中内一一张伯礼 ✅学习笔记分享——抬脚扫陈皮皮 无偿分享自己整理的学习笔记,包括针灸、中内、温病等中医学课程 ✅厚朴远志 以期末带背和复习为主,跟着她,你可以快速又高效的过完课本。在零散时间里,还有中医课本音频朗读帮助你加强记忆,提升复习效率! ✅-明月MINGYUE- up主的anki卡牌可以称之为全网最全的中医anki卡牌,利用艾宾浩斯算法,可以帮你很好的背诵经典条文或课本知识等,页面简洁,操作简单,仅需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复习知识点!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除了专业技能知识,英语学习也不能落下。UP主:Auroraty宝藏医学英语、OSMOSIS 医学英语 除了专业技能知识,英语学习也不能落下。 UP主:Auroraty宝藏医学英语、OSMOSIS 👉 宝藏医学英语UP…
🤗恭喜郑大一附院团队,8.5分的MIMIC,真香~ ⭕️期刊: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IF=8.5,中科院1区 研究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全球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至3%,约有5620万患者。CHF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即使在发达国家,5年死亡率也高达45%至75%。应激性高血糖(SH)在急性重症疾病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有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应激性高血糖比率(SHR)是否与因急性重症疾病和已有CHF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的28天死亡率相关。 ⭕️研究方法(篇幅有限,详见图2):本研究纳入了2008年至2019年间65,000多次ICU入院和200,000多次急诊科入院的患者数据。研究对象为年龄超过18岁、被诊断为CHF并入住ICU的患者。排除了未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的患者、随访时间少于28天的患者以及数据不完整的患者。主要结果是SHR对28天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研究结果:共纳入913名患者,其中425名生存,488名死亡。结果显示,随着SHR水平的升高,28天死亡风险增加(P < 0.001)。SHR与28天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未调整的风险比(HR)为1.45(P < 0.001),调整后的HR为1.43(P < 0.001)。亚组分析发现,人口统计学、合并症和药物等潜在风险因素均不影响SHR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P值均大于0.05)。SH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入院血糖和HbA1c;SHR的截断值为0.57。SHR高于截断值的患者28天生存概率显著降低(P < 0.001)。Boruta算法将SHR识别为28天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四种机器学习算法验证预测性能,其中神经网络算法表现最佳(AUC 0.801)。 ⭕️文章总结:本研究探讨了应激性高血糖比率(SHR)与因急性重症疾病和已有慢性心力衰竭(CHF)而入住ICU的患者28天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SHR是28天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其预测性能优于传统的血糖指标HbA1c和入院血糖。通过多种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研究证实了SHR在预测CHF患者预后中的重要性,并构建了基于SHR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的治疗决策工具。
小护士思维思维现状 ❌单向性思维: 偏重于感性认识和经验,往往经验成分多于理论成分。 ❌封闭性思维: 封闭性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临床护理长期沿用护理常规、操作常规,大家都分工负责流水作业,按照医嘱进行护理行为,这些都是形成封闭性思维的基础。 ❌求同排异性思维: 在封闭性思维的框架下,制定规范或各种表格加以统一,使原来很不成熟的实践在未经检验的情况下给予硬性规定。很多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规范了,但实际上,使专业行为导向行政化。 ❌机械性思维: 长期习惯于流水作业,临床护士以操作为主要工作内容。 护士长都具备的五种创新性临床思维: ✅评判性思维——从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 根据专业知识、护理经验等,通过反思和推理,改变临床工作中不合理的护理举措。 ✅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 例如,常规的胃管置入方式,是在胃管上涂布石蜡油,以期保障护士插管过程顺利无阻,更为减轻患者插管时的痛苦与不适。 有护士打破常规,让置管前的患者,先行吞下少许石蜡油液体,再行置管操作,这样患者上消化道内比较润滑,置管顺畅无比。 ✅联想思维——别人想到的,我也要想到 联想思维要求护士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行护理创新。 ✅发散性思维——想得更宽更广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一个思考对象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找到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 ✅超前思维——想在别人前面 超前思维即前瞻性意识,立足现实通过客观规律把握事物发展趋势。 —— 除了工作上要有超前思维,自己的职业规划上也应该有长远的规划。 无数现实告诉我们,在医院只会做基础工作,是很容易被替代的,不仅是护士,各行各业都是这样。所以趁早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趁早多积累护理SCI,往科研方向卷,才是王道! 刚开始接触科研会很难,毕竟护理人大多数科研基础还是比较薄弱,所以推荐大家学习护理Meta分析,相对简单些。…
Day 2-3:可行性评估+方法学评估 今日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一天的基础上深入的评估该选题的可行性 以及根据目标文献的内容方法学内容是否能够实现 这一步需要非常的谨慎 就和我们做和NAHNES一样 选题就是关键中的关键、重中之重 选对了基本就能发表、选错了就是浪费时间 方法学的东西一定能学会 但是选题所有考虑的内容需要反复评估 所以,我对于类似方法学的文献进行了精细化阅读 发现结果展示和方法学部分和我之前的整理基本一致 写作风格和逻辑基本类似 提取文章的“框架结构”为后面的写作做准备工作 通过整理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分析: –疾病负担趋势 –年均变化率AAPC –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 –性别差异 –2021年的数据展示 –年龄分布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 我们挑战继续,保持冲劲儿!
医学生们,个个都焦虑爆棚。大家放宽心呀,老学姐给你们支支招,读研没那么可怕。把最重要的先完成,其次都是其次,事缓则圆。 医学专硕读研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顺利毕业,不管你有多少想做的事,都必须把以下5件事完成: 医学硕士生最重要的是完成以下5件事: 1. 顺利通过研究生期间的课程 比如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不要挂科,因为挂科会很大程度影响学习进度。 2. 一次通过执业医考试 研一下学期就要进行执业医考试,一般在6月进行技能考试,8月进行笔试。考试通过后,你将更容易拿到学校奖学金,同时对未来就业影响也极大。 3.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并且通过盲审 每所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标准不同,但一定要重视质量。建议提前了解学校对盲审和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避免延迟毕业。 4. 完成学校的毕业要求 有的学校要求小论文必须是研究性文章,不能是Meta分析或综述类型。最好在研二之前发表小论文并获得录用通知。 5. 顺利通过规培结业考试 规培结束后,你将获得硕士学位证、硕士毕业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这“四证合一”对未来就业或读博极其重要。 规培又忙又累,如何高效发表小论文? 以临床研究为主。专硕同学没有大量时间泡在实验室,可以结合导师团队的临床工作特点,选定临床研究方向,设计有前瞻性的课题,尽早与导师商量并进行随访,结合临床实践快速产出成果。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只要设计得当,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有机会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研究型论文。 但是如果你没有资源、没有导师协助,只靠自己的话,咱可以选择难度小一点发表文章的方式。毕竟完成要保证有一篇符合学校毕业要求的小论文足够。而且,还要尽可能多积累学术成果,这样自己也更有竞争力。 所以推荐像我这样没有背景、纯靠自己手挤SCI的医学生,就去学习挖掘临床公共数据库。 现在比较热门的数据库,像SEER、MIMIC、NHANES、GBD,都有海量数据,权威可靠,而且还是高分期刊的常驻选择! 规培又忙又累,怎么才能高效发表小论文? 这个问题,老学姐还是有发言权,一年2篇医学SCI,临床也没有落下过!…
1️⃣面对上级查房还是病患家属咨询,过分谦卑!❌(有时你以为的恭敬谨慎,在他人看来可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反倒是泰然自若、不亢不卑的态度更能赢得同行及患者的敬重)。 2️⃣不自信,年轻医生技术往往并不够用,经验更是很少,所以就会表现得很不自信,进而很难获得患者的信任。❌ 3️⃣热衷于办公室社交❌ 一定要尽早认识到:咱们医生的职业生涯,无非聚焦两大核心任务——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许多人或许会引导你在职业生涯早期集中精力于临床实践,随着经验积累逐渐向科研方向发展,但实际上,这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于年轻医生来说,从一开始就要学会平衡临床与科研二者的关系,既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次诊疗服务,又要敢于挑战未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这样,不仅能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会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为全面且深远的发展。 不过临床医生的苦逼在于没有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开始忙了,一旦有时间,【休息】就变成了最有意义的事。所以很多医生都会吐槽能做好临床就很难了,为啥晋级还要我们发文章。 其实这中间还有一个信息差很多人不知道,这年头并不是一定要耗费很多时间才能发文章的。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翻翻公共数据库来做临床研究,发一篇SCI并不算很难。怎么做?常见的公共数据库有以下4种: 1️⃣SEER数据库——癌症研究方向必看! 2️⃣NCDB数据库——也是美国癌症相关数据库! 3️⃣MIMIC数据库——重症研究方向必看! 4️⃣NHANES数据库——全科医学都适用! 如果你是研究癌症方向的,那么推荐SEER数据库;如果你是研究重症方向的,那么推荐MIMIC数据库;如果以上都不是,那么也有保底的选择就是NHANES数据库!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方向能不能挖掘公共数据库,可以🍎留下你的研究方向,我帮你看看~ 1 不论面对上级查房还是病患家属咨询,无需过分谦卑!(有时你以为的恭敬谨慎,在他人看来可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反倒显泰然自若、不卑不亢的态度更能赢得同行及患者的尊重)。 2 心中须蕴藏“医者傲骨”,即便是初期略显勉强的自信,也要努力塑造专业稳重的形象,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3 多实践、勤观察,先专注于自身业务技能的提升;避免抢话头,以免被动承担琐碎无技术挑战的工作;办公室内闲聊吐槽,可以倾听但不必过多参与讨论。 咱们医生的职业生涯,无非聚焦两大核心任务——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许多人或许会引导你在职业生涯早期集中精力于临床实践,随着经验积累逐渐向科研方向发展,但实际上,这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因此,对于年轻医生来说,从一开始就要学会平衡临床与科研二者的关系,既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次诊疗服务,又要敢于挑战未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这样,不仅能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会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为全面且深远的发展。 不过临床医生的苦逼在于没有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开始忙了,一旦有时间,**【休息】**就变成了最有意义的事。所以很多医生都会吐槽能做好临床就很难了,为啥晋级还要我们发文章。 其实这中间还有一个信息差很多人不知道,这年头并不是一定要耗费很多时间才能发文章的。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翻翻公共数据库来做临床研究,发一篇SCI并不算很难。 怎么做?常见的公共数据库有以下4种:1️⃣ SEER数据库——癌症研究方向必看!2️⃣ NCDB数据库——也是美国癌症相关数据库!3️⃣ MIMIC数据库——重症研究方向必看!4️⃣…
在药学方向进行Meta分析时,选题思路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个角度和领域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选题思路: 一、药物疗效比较 不同药物对同一病症的疗效比较:例如,比较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不同中药注射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或中风中的疗效。或者对比中成药与常规西药或现代药物在治疗某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疗效。 药物不同剂型的疗效比较:如中成药的片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等不同剂型在治疗某一病症上的疗效差异。 二、药物安全性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与疗效的平衡:例如,分析不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这些不良反应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可以分析其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如副作用、依赖性等。 三、药物联合使用效果 药物联合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例如,分析补肾活血中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效果,或者分析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与常规治疗的比较:如中药注射剂与静脉输液、西药注射剂等对特定疾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比较。 四、经典方剂与现代方剂的比较 经典方剂之间的疗效比较:如对不同经典方剂(如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在治疗同一病症中的效果进行比较。 经典方剂与现代创新方剂的比较:探讨经典方剂与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改良的方剂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 五、特殊疾病或症状的治疗 针对特殊疾病或症状的药物疗效:如针对癌因性疲乏、反流性咽喉炎等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进行Meta分析。 辅助治疗的效果:比较中医药辅助西医治疗(如术后康复、放化疗后恢复等)效果的研究,常见于肿瘤康复、慢性病管理等领域。 六、其他选题思路 关注当前热点问题和研究趋势:如新药研发、药物新用途等方面的研究。 从临床指南或综述中寻找选题 改变PICO进行选题 今天要分享的学员就是做的药学方向Meta分析,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学员案例吧 接收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IF=4.4;中科院2区SCI…
⭕️标题: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and its conjunction with obesity metrics in relation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mong hypertensive cohorts: insights from three cohorts ⭕️期刊: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IF=8.5…